繁體中文(台灣)
  • Supabase
  • AI
  • Auth

為什麼 AI 新創會選擇 Supabase,以及它的限制在哪裡

Supabase 為 AI 新創提供快速的後端建置,但在認證和授權方面尚不夠完善。了解如何與 Logto 結合,打造可擴展、上線就緒的技術棧。

Guamian
Guamian
Product & Design

不要在使用者認證上浪費數週時間
使用 Logto 更快地發布安全應用程式。幾分鐘內整合使用者認證,專注於您的核心產品。
立即開始
Product screenshot

什麼是 Supabase?

Supabase 是一個開源的 BaaS(後端即服務)平台,在 AI 新創和開發智能應用的開發者之間越來越受歡迎。它常被形容為「開源 Firebase 替代品」,將 PostgreSQL 資料庫、即時訂閱、認證、即時 API 和儲存結合到一個重視開發者體驗和快速部署的整合平台。

Supabase 建構於企業級工具之上,如 PostgreSQL、PostgREST、GoTrue 和 Realtime,讓開發者可以在享有 SQL 資料庫強大功能的同時,體驗現代網頁開發的簡易流程。平台會自動根據你的資料庫結構產生 RESTful API,並內建即時功能,對於需要快速迭代的 AI 公司來說格外有吸引力。

為什麼 AI 新創選擇 Supabase

快速開發速度 — 主要原因

就像 Supabase 的標語「Build in a weekend,Scale to millions」一樣。Supabase 對 AI 公司最大的吸引力,在於其能大幅加速開發週期。在節奏極快、時間即市場的 AI 產業,新創無法被複雜的後端設置拖慢腳步。Supabase 讓 AI 開發者能把心力放在核心產品開發和用戶體驗上,而不是花好幾週設定資料庫、認證系統和 API。

有位創業朋友曾說,創業就是不斷測試與快速轉向——開發速度真的很重要。Supabase 的快速設置、全包式服務和親民價格非常適合腳步快的開發團隊。

對新創友善的成本效益

與自架 AWS 或企業級解決方案相比,Supabase 提供很有競爭力的價格,符合新創預算。寬鬆的免費方案讓 AI 公司能無需前期基礎建設成本,就開始原型設計與驗證想法;透明的定價模式,也方便預估隨產品成長而來的擴充成本。

對許多自給自足的 AI 新創來說,和傳統雲服務相比能省下不少資金,把資源投資在 AI 模型開發與人才招募上。

PostgreSQL 基礎,適合 AI 工作負載

Supabase 以 PostgreSQL 為基礎,對 AI 應用有多項優勢。PostgreSQL 支援 JSON 型別、進階索引和如 pgvector 等擴充模組,適合儲存 embedding、模型輸出和複雜的 AI 產生資料結構。這為許多 AI 應用場景省去了搭多套資料庫的麻煩。

AI 時代的開發新風格

在 AI 開發圈有個有趣現象:許多 AI 模型訓練時加入了大量包含 Supabase 的代碼資料,因此 AI 程式助手在生成 Supabase 相關程式碼時特別有效率。這形成正向循環——AI 工具助攻開發者更快用 Supabase 搭建產品,進一步加速開發速度。這就是打造生態圈需求產品的最佳範例。

Supabase 在 BaaS 生態系的位置

Supabase 與傳統雲服務的比較

相較於 AWS 等傳統雲供應商,Supabase 在開發者體驗與設置簡易度上有明顯優勢。AWS 雖提供更細緻控管與企業功能,但複雜度對於需要快速移動的小型 AI 團隊來說往往望而卻步。Supabase 幫你抽象掉多數繁瑣細節,同時還留有 AI 應用最需要的基本功能。

不過,簡化同時也有代價。許多成長快速的大型 AI 公司一旦發展到一定規模,就會需要更專業的服務,因此最終還是會部分遷移到傳統雲架構。

輕量級競品的挑戰

Supabase 也與其他開發者友善的平台競爭,像 Fly.io、Railway 和各類伺服器無狀態解決方案。每家各有強項,但 Supabase 把資料庫、認證和即時功能合併於單一平台,成為全端 AI 應用的明顯優勢。

對向量搜尋來說,有些 AI 公司會選擇 Pinecone 或 Weaviate 等專門服務,而不只是仰賴 Supabase 的 pgvector,特別是應用對大規模相似度搜尋有高性能要求時。

市場定位:中小型企業 vs 企業級

Supabase 最吸引的是中小型企業,尤其是新創與獨立開發者。對於需要快速打造和部署、又不想承擔企業級基礎建設負擔的團隊,Supabase 發揮極致。

但隨著 AI 公司成長、需求變複雜,許多人發現若要處理權限管理、多租戶或法規遵循等議題,還是得靠更偏向企業級的選擇才更合適。

Supabase 的收費結構

免費方案 — AI 原型開發的最佳入門

適合原型設計、測試與小型專案。

  • 無限次 API 請求
  • 每月高達 50,000 個活躍用戶(MAUs)
  • 500 MB 資料庫空間
  • 共享 CPU 與 500 MB 記憶體
  • 5 GB 頻寬
  • 1 GB 檔案儲存
  • 社群支援
  • 專案閒置 1 週後自動暫停
  • 最多可同時有 2 個啟用專案

這讓 AI 團隊可以無須擔心基礎建設費用,就完成 MVP 的開發和測試,對驗證產品市場契合度很重要。許多 AI 程式代理也支援 Supabase。例如你可用 Lovable 同時設計前後端,把 Supabase 當資料庫用。

專業方案(自 $25/月起)

最受歡迎 — 適合可上線且需彈性擴展的應用。

  • 包含 $10 計算額度
  • 含免費方案所有內容,還有:
    • 100,000 MAUs(超過後每增加 1 MAU 為 $0.00325)
    • 8 GB 資料庫空間(超過後每 GB $0.125)
    • 250 GB 頻寬(超過後每 GB $0.09)
    • 100 GB 檔案儲存(超過後每 GB $0.021)
    • 電子郵件支援
    • 每日備份(保留 7 天)
    • 日誌保留(7 天)

團隊方案(自 $599/月起)

適合需要 SSO、備份控管與合規的團隊。

  • 含專業方案所有內容,還有:
    • SOC2 合規
    • 專案範疇及唯讀存取
    • HIPAA 支援(付費加購)
    • Supabase 控制台單一登入
    • 優先郵件支援與 SLA
    • 每日備份(保留 14 天)
    • 日誌保留(28 天)

企業方案(客製報價)

大型、高需求應用適用。

  • 專屬支援經理
  • SLA 等級可用性承諾
  • 可自帶雲(BYO Cloud)
  • 7x24 企業級支援
  • 專屬 Slack 頻道
  • 回應自訂資安問卷

Supabase 在 AI 產品的認證能力

核心認證方式

Supabase 支援 AI 應用所需的用戶資料與個人化體驗認證:

電子郵件+密碼認證

  • 安全用戶註冊與登入
  • 電子郵件 無密碼認證(對 AI 應用很重要)
  • 密碼重設功能
  • 客製郵件模板,營造品牌體驗

社群 OAuth 登入

  • Google、GitHub、Discord、Facebook 集成
  • Apple、Twitter、LinkedIn 等
  • 一鍵社交登入
  • 自動同步用戶檔案,提升 AI 個人化體驗

魔法連結 免密碼登入

  • 電子郵件快速免密碼登入
  • 提升 AI 工具用戶體驗
  • 降低資安風險
  • 適合需要快速存取的 AI 應用

進階安全機制

列級安全(RLS) 對於 AI 應用至關重要,Supabase 的 RLS 政策確保用戶只能存取自己的資料、對話和 AI 產生內容。這些政策在資料庫層面運作,有效防止不同用戶間的資料串流。

JWT 權杖管理 自動產生和驗證 JWT 權杖,可自訂過期時間。AI 應用可安全對外部 AI 服務呼叫 API,並於複雜 AI 工作流程中持續維護用戶情境。

多重驗證 (MFA) 內建 TOTP MFA,提高處理機敏資料或高價內容 AI 應用的安全性。

Supabase 的限制與注意事項

Supabase 雖然是功能強大、對開發者友善的後端平台,內建資料庫、儲存、認證和伺服器無狀態函數,但在**企業級身份與 授權**層面有明顯不足。

無 OIDC 提供者支援

Supabase 無法作為 OpenID Connect (OIDC) 提供者。這代表:

  • 你無法用 Supabase 將身份整合或聯邦到其他系統,即無法擔任其他應用的中心身份提供者。
  • Supabase 無法簽發標準 ID token,以供第三方客戶端使用。
  • 不支援自訂宣告權杖檢查存取範圍,也無細緻 session/token 控管,這些都是 OAuth 2.1 或 OIDC 標準必要功能。

一位 Logto 客戶抱怨:

沒錯,我知道有 Supabase,但據我所知,如果想讓它當 IdP,還得開發自訂 OIDC 中介軟體。

相比之下,像 Logto、Auth0、Keycloak 等平台可作為完全相容 OIDC 提供者,支援複雜登入流程、SSO 聯邦與安全權杖簽發,這對多系統身份架構極關鍵。

尤其在 AI 時代,如果你想讓產品對接 AI 代理或扮演 MCP 伺服器,OAuth/OIDC 必備。有這需求,才有資格加入 AI 代理重度依賴的 OAuth 生態圈,也才搶得到關鍵整合機會。

較弱的授權模型(RBAC/ABAC)

Supabase 也缺乏內建授權架構:

  • 沒有原生的 RBAC(角色型存取控管) 可為用戶賦予角色或定義權限。
  • 你得用 PostgreSQL 列級安全(RLS)手動實作授權:這雖強大但偏底層,產品一變大維運很吃力。
  • 沒有 組織/團隊層級概念、沒有用戶角色對應管理介面,也不能針對角色、租戶、權限設定條件式存取策略。
  • 權杖沒有存取範圍等概念,要和安全 API 或微服務整合時很吃力。

這使得 Supabase 不適合打造多租戶 SaaS 產品B2B 平台,或任何需要企業級權限控管的應用。

慣用解法與業界做法

由於這些限制,許多團隊會將 Supabase 和專門身份提供者結合使用,如:

  • Logto — 開源認證方案,具備完整 OIDC 提供者支援、RBAC、組織管理與 多租戶認證
  • Auth0 / Okta — 商用認證平台,支援各種協議與資安需求
  • Clerk / Descope — 開發者為先,強調身份流程視覺化控管的工具

這些系統處理用戶認證、SSO、授權邏輯,Supabase 則負責資料儲存、邊緣計算和即時 API。

摘要:Supabase 缺陷一覽

功能Supabase 狀態限制說明
OIDC 提供者❌ 不支援無法對第三方應用開放用戶池
權杖自訂❌ 非常有限無自訂 claims、scopes 或 introspection
RBAC❌ 靠 RLS 手動無原生角色/權限系統
組織/租戶結構❌ 不支援無內建 org、team 或角色映射
視覺化策略管理❌ 缺少需要全靠 SQL/RLS 人工維護

總之,Supabase 很適合追求開發者體驗的一般後端應用,但在安全身份、SSO、進階授權上缺乏現代應用真正需要的元件與抽象。如果你的產品需要多租戶認證企業 SSO細緻權限控管,單靠 Supabase 遠遠不夠,建議一定要搭配專門身份解決方案。

新創成長的移轉路徑

不少 AI 公司將 Supabase 當作絕佳起步方案,但規模一到就規劃遷移至更專業服務。這是常見的「畢業&遷移」歷程——新創初期靠 Supabase 速度取勝,後期為追求功能進化才換上企業級解決方案。

Supabase 的未來展望與建議

AI 新創的理想適用場景

Supabase 特別適合:

  • AI MVP 開發:快速原型/驗證
  • 中小規模 AI 應用:能服務數千用戶
  • 開發者工具、AI 助理型應用:重視開發效率
  • 消費者 AI 應用:單純用戶管理和資料儲存需求

何時該考慮替代方案

AI 團隊應考慮替代品,涵蓋:

  • 複雜多租戶需求:企業級 B2B 產品、高階權限控管
  • 規模龐大的向量運算:須有專業向量資料庫效能
  • 嚴格法規遵循:嚴格產業合規需求
  • 複雜整合需求:需深度對接企業級系統

策略建議

若你是 AI 新創,有以下建議:

  1. 先用 Supabase 快速開發、驗證市場
  2. 評估未來成長可能的遷移,隨規模複雜化預作規劃
  3. 及早確認權限需求,評估實作成本或需自訂開發
  4. 考慮混合架構,以 Supabase 搭配專用服務,滿足特定功能需求

用 Supabase 後端棧+Logto 身份系統打造 AI-Ready 應用

Supabase 已成許多 AI 新創首選,多半因為當你重視速度,它確實讓你快到不能等。它也許不是你最終規模化的聖杯,但是一個很適合啟動、能讓你專心 AI 核心工作、擺脫繁雜後端的跳板。

開發體驗流暢、價格合理,起步功能涵蓋早期 9 成需求。只要你搞清楚它的局限,規劃好未來成長路徑,就能隨需求變化持續演進。

如果你的目標是最快、最省成本從想法落地成品,Supabase 說真的是其中最佳解之一。

話說回來,認證這一塊——尤其要給 AI 代理用、打算支援 OAuth/OIDC 流程時——你會需要專業一點的。這時候就是 Logto 派上用場了。

Logto 開源、開發者友善,從頭設計就是為現代身份場景準備——包括 AI 代理用認證與 MCP 架構等。如果你已經用 Supabase,和 Logto 結合一下就能擁有完整身份層,無須自己重做一遍。

我們已經準備好 Logto + Supabase 整合教學,用這份說明指南就能在幾分鐘內搞定註冊、登入與 session 管理。